如何“言之有序”(楊海生)
一篇好的作文,必須做到:言之有物、言之有理、言之有序。
言之有序是寫好作文的的一個重要方面。我們在作文中最常見的毛病就是,言之無序,具體表現就是:顛三倒四,丟三拉四、前后矛盾,主次不分,沒有重點,啰里啰嗦,沒有條理。
怎樣才能做到言之有序呢?最關鍵的是要搞清楚按什么樣的順序怎樣去寫。
一、按時間順序寫。
隨著時間的推移,我們周圍的一切都在變化?!陡叽蟮脑砬v樹》就是按春、夏、秋、冬的時間順序來寫的。這樣寫條理清楚,給人的印象較為深刻。學習這種寫法時,必須注意以下三點:
1、要交代清楚時間的推移順序。交代時間有時在開頭直接點明。例如《觀潮》全文共分為三個部分,前兩部分都有明顯的時間標志。第一部分是從"這一天早上"開始的;第二部分是從"午后一點左右"開始的。也有的用描寫的方法說明時間的推移,如"夕陽照在朵朵浮云上,像一朵朵紅綢子似的雞冠花,倒映在池塘里,飄飄悠悠地飛著,我們告別了這美麗迷人的山崗、樹林、草叢……"。
2、要注意挑選在一段時間內,最有意義、有最有情趣的典型事例來寫,比如寫一天的活動就不能面面俱到,從早上一直寫到熄燈休息,這種流水帳式的作文就沒有意義了。
3、寫作時不能將時間順序寫亂。一般來說,事情要按時間順序來寫,但是,有時為了表達的需要,把發(fā)生在后面的事情先說,或者在敘述的過程中插進以前的事,也是可以的,但必須把時間交代清楚,不要使人誤解。
二、按事情發(fā)展順序寫。
任何事情都有它的起因、經過、結果。所謂按事情的發(fā)展順序寫,就是按時間的先后,用一段話或幾段話寫清楚事情的起因、經過和結果,讓讀者了解事情的來龍去脈。例如《人橋》一課,先寫了事情的起因;我軍某部追擊敵人時,被一條河擋住了去路;接著寫了事情的經過:戰(zhàn)士們冒著嚴寒,以人身當橋腿,木梯當橋面,架起了"人橋",并靠頭頂、肩扛、人扶讓部隊順利通過;最后寫了結果:部隊踏著"人橋"沖上對岸,消滅了敵人。
按事情的發(fā)展順序寫話,要注意以下幾點:
1、按事情的先后安排好寫作順序,并注意先后之間的聯系。也就是根據事情發(fā)展的順序,先發(fā)生的先寫,后發(fā)生的后寫,并根據各部分之間的聯系,把它們巧妙地連接起來。只有這樣安排,才能使全文條理清楚,脈胳分明,意思連貫。
2、抓住事情的重點部分具體寫。一般來說,事情的經過部分往往是文章的主要部分。只要抓住主要部分寫,就能使文章重點害出。如果平均使用力量,寫成"流水帳"不僅讀起來無味,而且給人印象不深。
3、重點部分既要注意按事情發(fā)展的順序寫,也要注意前后連貫。因為事情的經過部分與事情的前因后果是緊密相連的,它們共同構成一個整體,所以事情的經過部分的寫作順序也不能前后顛倒。
總之,按事情發(fā)展的順序寫,既不能顛三倒四,也不能只記"流水帳",而應當有條理的有重點的記敘,讓讀者有一個完整而清楚的印象。
三、按地點方位順序寫。
凡是寫景狀物這一類的片斷,必須弄清地點或方位,然后按地點或方位的順序,連成意思連貫的一段話或幾段話。例如,在參觀魯迅先生小時候讀書的地方--三味書屋時,看到的是這幾樣東西:
(1)魯迅用過的書桌;
(2)墻上掛著一幅畫,畫上的古樹底下有一只梅花鹿;
(3)其它學生的書桌;
(4)先生的座位,一張八仙桌,一把高背椅子;
(5)筆墨紙硯和一把戒尺。
怎樣把看到的這些連成一段話呢?
1、首先弄清以上幾樣東西所在的方位。如,書桌在書屋的東北角,畫是在書屋正中的墻上,其他學生的書包分列在四面,先生的座位在畫前面正中的地方,筆墨紙硯和戒尺放在先生用的桌子上。
2、用上一些表示方位的詞,按上面的順序連成一段話。這段話是這樣的:
書屋正中的墻上掛著一幅畫,畫上的古樹底下有一只梅花鹿。畫前面,正中是先生的座位,一張八仙桌,一把高背椅子,桌子上照樣子整齊地放著筆墨紙硯和一把戒尺。學生的書桌是從家里搬來的,分列在四面,東北角上的那張是魯迅用過的。
看了上面的這段話,我們就能清楚地知道三味書屋的陳設是什么樣的了。是不是課文一定要按照"正中--四周中"的順序來寫呢?我們還可以按照"四周--正中"的順序來寫。但是不管是狀物還是寫景,都得先分清地點和方位,然后按照一定的地點或方位順序來寫,才能使說的話條理清楚,形象清晰,給人留下鮮明、具體的印象。
如果是描述一個由群體組成的景物,一般先要確定好一個觀察點,并以這個點為中心,再按照東南西北,或者上下左右、由近及遠(由遠及近)、先中間后四周(先四周后中間)的順序來寫。如果所敘述的是單個景物,則要確定某一局部為起點,向上下、左右、前后展開,或從外到內(從內到外)、從整體到局部(從局部到整體)逐一介紹。